1、业务服务化IT服务化的概念产生了很多年了,也讨论得已经非常多了,但实际效果又如何呢?不在此多加评论,相信圈内人士心里都有自己的结论。只有在业务服务化的基础上,谈IT的服务化,才是服务化的根本。业务服务化又是什么概念呢?
我以业界广为接受的HR三支柱模型来尝试简单解释业务服务化的思想。HR三支柱模型代维·尤里奇在1997年提出的,即COE(能力中心)、HRBP(人力资源业务伙伴)和SSC(共享服务中心),其中的SSC是业务服务化最典型的模式。以最简单的员工请假等考勤事物处理为例,记得之前我们提交的请假电子流首先是到部门秘书,检查OK后在走到直接主管那里审批,在推行SSE之后,除了主管审批这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外,流程的其他活动都集中在SSE处理。
当然,由于HR等业务与经营主业务还是两回事。其实在主业务流链路上,客户合同信息注册、客户开票等业务,也按照SSC的模式。也就是说,全球170多个国家的客户开票都集中在不到十个财务共享中心集中处理。上面谈到的还是局部业务服务化的概念,对公司整体的运作影响有限。H公司老板在2012年前后提出了大平台支持精兵作战的运作模式。这个“大平台”,主要是从业务、组织的视角提出来的。
这个平台,包括一个企业的最基本的公共职能,如HR、财经、变革与IT、行政等,也包括与公司主营业务价值链的公共业务,包括采购、制造等模块。下一步将更大程度的变革,让每一个国家的业务自主运作。其前提是,总部的职能业务如所销售的产品供应、人力资源供应等进一步数字化和在线服务化,方便本地国家灵活调用。
2、业务、IT团队一体化业务和IT不再是“敌、我”关系,IT不再是IT部门的专利,业务也必须转换为数字化的思想观念。在传统的组织结构中,财经、HR、IT等属于业务的支撑部门。
在企业内部,台面上讲,是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。实际上,IT部门与业务是“甲方”、“乙方”的关系,在业务部门看来,IT部门是垄断业务,独家生意。运作模式方面,基本上是,业务提交IT需求,IT部门最终提交上线后的IT系统,责任界面至少看起来清晰。
但在数字化时代,尤其是数据驱动的时代,有几个明显的变化:
1)业务对IT平台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,业务部门不能再“忍受”自己的生命线被拽在别的部门手中;
2)数据建模将成为方案设计中一个重要的要素,需要业务领域专家、数据科学家通力合作才能完成,而且往往是采用迭代开发,持续优化的。因此,建立业务、数据、IT一体化的团队乃大势所趋。我认为,这也是阿里业务中台、数据中台战略最核心的思想。
3、审视企业IT架构,ERP重新定位
模式A:ERP等骨干软件包+外围系统模式B:从模式A自然演进的架构结果
模式C:ERP保留企业会计账务处理等对外遵从职能
对于中大型企业,无论选择模式B还是模式C,ERP等软件包在整个企业架构中的位置都处于非核心的地位。那如何构建起支撑业务系统的平台级IT架构呢?作为一介吃瓜群众,暂且只能拭目以待。
公众号(官网资讯)
小程序(数字工厂)
Copyright © 2020. 时代模切信息技术(深圳)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9127301号-2